在三個月前講到多數的農民並沒有決定農產品價格的能力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inbayyoyo/posts/365817393615850
很多人就開始怪起運銷商,以我的角度而言其實大家都是辛苦人,加工運銷端付出的辛苦跟勞力與所得,是民眾檯面上看不到的,但民眾只看到產地售出價與消費者購買價的差異,而認定都是產銷機制的剝削,其實是不公允的。
而真正有問題的地方是整個運銷系統,而不是運銷系統中的一份子,也是因為我們一直保持著複雜的系統,而導致跟不上時代的腳步,也抗拒了提高品質、降低蔬果損耗並增加成本的先進科技的進入,即使農民生產了高品質的蔬果,也可能經過不良的運銷體系供給消費者低品質的蔬果。
受害的不只有生產者,運銷商也包含最後的消費者。
我整理了一張產運銷機制的圖,圖中把農會的位子拿掉,因為農會系統複雜且多功能,沒辦法用一個位子概括之,如有疑問,我會再回答。
透過這張圖可以看到,如此複雜的系統,造成運銷的成本提高,也造成農政單位的管理無力。
找了農運明星加入運銷的管理層,究竟能發揮什麼效益呢?
如果沒辦法從系統性的地方著手改進,在原有的框架下不停打轉,也是無濟於事,需要的不是調整。
而是先建立未來目標,再漸漸利用法令與利益引導整個系統改變成符合目標的系統。
下一篇會說明,我所觀察到的日本系統。